科技护佑江豚

秦淮区  南京市秦淮区第一中心小学

在江豚的主要栖息地,通过安放传感装置,构成一个江豚的监控网络,可以通过长时期数据的累积,统计江豚的数量、活动范围、活动轨迹。为江豚保护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撑。制作过程是:第一步:先搭建长江大桥。搭建大桥的桥头堡,柱子,桥面,用水粉颜料给长江大桥涂上颜色。第二步:蓝色KT板尺寸切割,将大桥固定好位置。用粘土打底,上面撒上草粉,用3D打印笔打些江豚、路牌、小花、小草、小鱼等。在桥下倒上凝胶,放上船只、江豚、鱼。制作一艘会感应发光的潜水艇。第三步:传感器的安装。我们分别安装了2个传感器,声音和感应传感器。根据图纸,把主板,电路板,发声器,传感器等通过电线连接起来,插上电源后,通过江豚的声音,辨别江豚的位置。可以及时准确的对海豚进行统计和分析。当江豚游过来的时候,声音传感器会发出警报的声音。同时,感应的传感器也会发光亮起来,以此警示。这个作品创新点和亮点是:利用模型搭建,再现长江大桥其周围的微景观,同时,利用生活中的一些废旧物品纸盒子、塑料瓶子等进制作了研究院和潜水艇,既环保又节约资源。利用3D打印技术打印了江豚及江里的生物,锻炼了我们的动手能力。通过组装感应器初步感受到科技的神奇。